新闻资讯
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
铁氧体吸波材料是具有磁吸收的磁性介质,也是具有电吸收的介质,是性能优良的铁氧体吸波材料,那么,下面一起了解下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吧!
在低频带,铁氧体对电磁波的损耗主要来自自然谐振损耗、畴壁谐振损耗和介电损耗。 [电损耗机理]介电损耗是微波铁氧体电损耗的主要原因。 电荷不能像导体一样通过电场中的介质,铁氧体吸波主要来自磁滞效应、涡流效应和磁后效应损耗对铁氧体电磁波的损耗在高频带,但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质点相互位移,正负电荷中心分离,形成许多电偶极子。 这个过程是极化的。 在极化发生的过程中,但在电场的作用下,电荷质点相互位移,正负电荷中心分离,作为热损失的电荷的一部分会产生电损失。
认为多晶电磁介质的极化主要来自电子极化、离子极化、固有电偶极子取向极化和界面极化四种机制。
晶格空位、介质的不均匀性和高导电性的存在是固有的双电层极化引起的介质损耗的主要原因; 即和引起的电子过剩,电子从一个铁离子转移到另一个铁离子,界面极化引起介质损耗的主要原因是高电导率的零序色散分布。 铁氧体的介电损耗基本上是两种价态铁的存在,在这个过程中引起一些传导和介电损耗。
(磁损耗机制)磁损耗是指磁性材料在交变磁场中产生的能量损耗, 磁滞损耗是指在不可逆的动态磁化过程中,克服各种阻尼作用,损失了外部磁场供给的一部分能量。主要由磁滞损耗、涡流损耗、残留损耗引起。
磁滞回线的面积与磁化每圈的磁滞损耗的值相同,(涡流损耗)在变化的磁场中放置导体时,导体的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不会像导线中流动的电流那样输送,即降低磁滞损耗的方法是降低铁磁性体的矫顽力,降低矫顽力则磁滞回线变窄,即通过所谓的面积变小而降低磁滞损耗。 磁芯发热后会产生能量损耗即涡流损耗。
另外,频率对铁氧体涡流损耗的影响也很小。 (残留损耗)残留损耗是指除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之外的所有损耗,来源于磁化弛豫过程。 不同材料的频率范围不同,剩余损耗的机理因其磁化弛豫过程的机理而异。
铁氧体吸波在低频弱场中,残留损耗主要是磁后效应损耗。 高频时,尺寸共振损耗、畴壁共振损耗和自然共振损耗等都属于剩余损耗的范畴。
由此可知,要得到高损失铁氧体吸波材料,因此可以通过改变铁磁材料的磁性晶体各向异性场来控制材料的吸收频带,在实际制造工作中可以通过改变材料的成分和制造工艺来控制。要增大铁磁性体的饱和磁化; 增大阻抗系数; 减小磁晶体各向异性场; 由于共振频率与磁性晶体各向异性场成正比,铁氧体芯片在目前的电子数字产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解决了RFID、NFC、无线充电、笔记本电脑等磁屏蔽干扰的问题。
以上介绍的就是铁氧体吸波材料的工作原理,如需了解更多,可随时联系我们!
深圳公司:深圳市万轩磁业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宝安中心区创业一路1004号宏发中心大厦528室
电话:0755-29108195 传真:0755-29108196
邮箱:sales@fgmagnet.com
